当前位置:

九民纪要后最高院认定高利转贷无效裁判要旨及相关案情简介

在线配资 2025-10-30 12

<在线配资>九民纪要后最高院认定高利转贷无效裁判要旨及相关案情简介

高利转贷无效认定标准_高利转贷罪是亲告罪吗_九民纪要高利转贷裁判要旨

九民纪要后,最高院认定高利转贷无效

裁判要旨

高利转贷本质是出借人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民间借贷行为,因其增加融资成本、扰乱金融秩序,应当认定该高利转贷行为无效,但是属于担保贷款、个人理财等可以自担金融风险的情形除外。

案情简介

一、2011年10月10日,某盈公司向某义公司出借1300万元,还款期限至2011年12月30日,年利率8.9775%,逾期利息双倍计算。

二、2012年5月20日,某盈公司向某地公司、某义公司出借3500万元,还款期限至2013年5月15日,年利率6.56%,逾期利息双倍计算。

三、2014年4月19日九民纪要后最高院认定高利转贷无效裁判要旨及相关案情简介,某盈公司向某地公司、某义公司出借3500万元,还款期限至2015年5月15日高利转贷罪是亲告罪吗,年利率6.5%,逾期利息双倍计算。

四、2016年12月31日,某盈公司以某地公司、某义公司未如期还款为由,将其诉至法院,要求二公司共同偿还本金元及利息元等。

五、法院一审认为借款合同有效,缺席判决某地公司、某义公司共同向某盈公司偿还本息.96元及逾期利息。某地公司不服上诉。

六、高院二审认为一审判决事实清楚、法律适用正确,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某地公司以某盈公司高利转贷为由不服向最高院再审。

七、最高院再审认为,某盈公司取得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某地公司,案涉借款合同应认定无效,原审未予认定,适用法律不当,遂裁定指令高院再审、中止原判决执行。

裁判要点

本案核心焦点是出借人是否利用信贷资金进行高利转贷、相关借款合同是否无效?最高院在再审民事裁定书中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论述:

1.关于高利转贷判断标准的法律适用问题。《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因此,人民法院在处理民间借贷合同纠纷过程中,应当对借款合同的效力予以审查,其中应审查在案事实是否符合高利转贷且借款人明知的情形,已经查实,应当认定借款合同无效。

2.关于认定构成高利转贷的要件事实的操作。最高院认为,某地公司向某盈公司出具的承诺函确定,银行续贷需要而产生的融资利息由某地公司负责。这一事实说明某盈公司的出借款项来源于银行资金,且某地公司是明知的。据此,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借款合同无效。一、二审法院未审查的,据以作出的民事判决被中止执行、指令再审。

总 结

1.清晰认识高利转贷的本质。实务中,有观点认为,只要将银行的贷款发放高利贷就构成高利转贷。这是对高利转贷缺乏有效的认知。其实,高利转贷本质就是拿着银行发放的信贷资金再发放高利贷(即空手套白狼),这直接侵犯了国家对信贷资金的发放及利率管理秩序。因此,这不仅是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所规制的对象,也是刑法规定高利转贷罪用以打击相应的犯罪。

2.借款人在借款时对高利转贷保持高度警惕。既然是借高利贷,实际上借款人在向出借人借到资金时,必然预料到未来将承担一笔巨大的利息。因此,借款人在一定要充分了解所借资金的来源、性质以及高息等,同时保留好可以证明上述事实的证据。本案中,借款人在借款过程中向出借人出具的一封承诺书对推翻原一、二审判决,认定借款合同无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借鉴。

3.出借人应当时刻警惕高利转贷这条高压线、切勿存在侥幸心理。时至今日,金融领域的“空手套白狼”已经逐渐走向过去式,随之而来的是,国家对金融领域的监管政策愈加严格。

4.商业银行在发放信用贷款资金时,应严格遵守法律底线。其实,商业银行不仅在严格遵守《商业银行法》关于信用贷款的使用范围的同时,也应加大对信用贷款资金的监管力度,避免银行资金流入民间,造成加大资金占用比重、增加民间主体融资成本、扰乱金融管理秩序的不良后果。

相关法律规定

民事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2019年12月16日)

第二编 合同

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二百零五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支付利息。对支付利息的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借款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借款期间一年以上的,应当在每届满一年时支付,剩余期间不满一年的,应当在返还借款时一并支付。

第二百零六条 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借款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借款人可以随时返还;贷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内返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法释〔2015〕18号)

第十四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高利转贷罪是亲告罪吗_九民纪要高利转贷裁判要旨_高利转贷无效认定标准

(一)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四)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

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通知》(法发〔2017〕22号)

9. 依法规制国有企业的贷款通道业务,防范无金融资质的国有企业变相从事金融业务。无金融资质的国有企业变相从事金融业务,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的,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的规定,依法否定其放贷行为的法律效力,并通过向相应的主管部门提出司法建议等方式,遏制国有企业的贷款通道业务,引导其回归实体经济。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通知》(法〔2018〕215号)

一、加大对借贷事实和证据的审查力度。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中,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五条、第十六条规定,对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及银行流水等款项交付凭证进行审查外,还应结合款项来源、交易习惯、经济能力、财产变化情况、当事人关系以及当事人陈述等因素综合判断借贷的真实情况。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的通知》(法〔2019〕254号)

52. 民间借贷中,出借人的资金必须是自有资金。出借人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的民间借贷行为,既增加了融资成本,又扰乱了信贷秩序,根据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14条第1项的规定,应当认定此类民间借贷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在适用该条规定时,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审查出借人的资金来源。借款人能够举证证明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出借人尚欠银行贷款未还的,一般可以推定为出借人套取信贷资金,但出借人能够举反证予以推翻的除外;

二是从宽认定“高利”转贷行为的标准,只要出借人通过转贷行为牟利的,就可以认定为是“高利”转贷行为;三是对该条规定的“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要件,不宜把握过苛。实践中,只要出借人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存在尚欠银行贷款未还事实的,一般可以认为满足了该条规定的“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这一要件。

《贷款通则》中国人民银行令(1996年2号)(1996.08.01)

第十七条 借款人应当是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主管机关)核准登记的企(事)业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或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

借款人申请贷款,应当具备产品有市场、生产经营有效益、不挤占挪用贷款资金、恪守信用等基本条件,并且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有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原应付贷款利息和到期贷款已清偿;没有清偿的,已经做了贷款人认可的偿还计划。

……

刑事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17年)

第一百七十五条 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公通字〔2010〕23号)

第二十六条 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两年内因高利转贷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高利转贷的。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19〕24号)

第六条第一款 为从事非法放贷活动,实施擅自设立金融机构、套取金融机构资金高利转贷、骗取贷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择一重罪处罚。

以下为最高法院在裁定书中“本院认为”部分对该焦点问题的论述:

本院认为,关于案涉借款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的问题《民间借贷司法解释》于2015年9月1日起施行,某盈公司于2017年提起本案诉讼,故本案应适用该司法解释的规定。根据《民间借贷司法解释》第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原审查明,某盈公司和某地公司于2014年4月19日签订借款合同,出借金额3500万元。同时,某地公司向某盈公司出具《承诺书》,承诺因银行续贷需要而产生的融资利息由某地公司负责。这说明,某盈公司的出借款项来源于银行资金,且某地公司是明知的。从原审现有查明的事实看,本案可以认定某盈公司取得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某地公司,根据前述司法解释的规定,相关的借款合同应认定为无效。原审认定案涉全部借款合同合法有效,适用法律不当。综上,原审判决认定本案基本事实不清,某地公司的再审申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第二项、第六项规定的情形;考虑本案需进一步查明相关事实,且涉及当地诸多购房业主的利益,本案以指令原审法院再审为宜。裁定如下:一、指令某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本案;二、再审期间,中止原判决的执行。

行情指数
  • 上证走势
  • 深证走势
  • 创业走势

上证指数

3350.13

1.69(0.05%)

深证成指

10513.12

9.46(0.09%)

创业板指

2104.63

2.75(0.13%)

浏览器扫码访问